对中医文化的复兴,是复兴不是复古,要中医药现代化,而且五十年来中医药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经验和教训都有,都是宝贵的,犯过的错误就不要重犯了,取得的经验要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中西医结合是优势互补,是21世纪东西方文化圆融,协调,和谐所需要的。”世界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二元论在科技的最后营垒就彻底崩塌了,五十年代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西方不少的自然科学家们掀起了一轮向二元对立论在科学领域的哲学挑战,而且领军人物都是当时的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他们在自然科学上新的论证突破了一些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念,并以其在科学和哲学的创新发现和见解在科学界及哲学界引发了重大影响,为往后席卷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孕育生发的土壤和气候。
他们为其后各自的比较科学论,广义的相对主义,互补原理,主张科学思维中的抽象和直觉的和谐,并将中国古典哲理的和谐视为同盟。 恩斯特•马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对经典物理学做过深刻的批评,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产生过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感觉的分析》、《认识与谬误》等。他一个著名的论点:从自然科学试验的角度,否认因果性,强调依存性。
另一个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由于他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都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牛顿,1905年他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一文,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5年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他认为:“哲学是科学之母。”他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末,显然哲学就可以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还有一个科学家,汤川秀树是现代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34年预言介子的存在,后被实验所证实,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川秀树在《庄子•秋水》中的“知鱼乐”一文中庄子和惠子的争论中,倾向于庄子的立场,他说:“庄子和惠子问答则可以看作是对科学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一问题的间接评注,……不过,我虽然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但是我却觉得自己更倾向于庄子所要暗示的东西。”他说:“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科学思维中的抽象和直觉以及和谐、协调、平衡。” 当时并有这样一个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金是比利时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45年提出最小熵产生原理,奠定了近平衡态线性区热力学的理论基础,1969年正式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著作有:《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探索复杂性》,《从混沌到有序》等。 他主张:“整体和谐的世界观。”他说:“依照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概念,宇宙是在自发的和谐之中,现象的规律性并不是来自外部的当权者。相反,自然、社会和天国中的这个和谐发源于这些过程中存在的平衡,这些过程是稳定的,互相依存的,并在非一致的和谐中彼此共鸣。”以上资料摘自(《现代国外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请看这就是西方科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前后的状况,一个建立在相对主义,比较科学,互补、协调、东西方文化和谐的思路,已经形成态势,这是科学界代表性的主流体系思潮。 在这里我反观现在《余云岫中医研究与批判》一书的编注者祖述宪和他们几个张功耀反中医的思路,可以看到他们的文章学术性没有,就是一些标语口号式的反对中医的话语,只能让我联想到你们背后有一个外国经济的药业集团背景。因为你们的智商并不差,但说出的话这么不顾常识,令人慨叹。
西方科学文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了后现代文化和科技时期,她认为80年代之前的现代性,不仅表征为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表征为精神文明的衰落,它不仅导致了世界的异化而且导致了人的异化,它是“机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家长式的,欧洲中心论的,人类中心论的,穷兵黩武的和还原的世界。”
后现代的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大卫•雷•格里芬是美国克莱蒙特神学院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现任位于圣巴巴拉的“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他认为:“西方世界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是要保存现代概念中的精华,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其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上就可以后现代化了。”(摘自《后现代科学》中文版序言,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从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看,是向多元、东西方文化圆融、协调、互补上去发展,这就是和谐文化,她将在21世纪形成为成熟人类的主流文化。这也是我对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复兴的信心所在。
中西比较医药学本身就寄寓在中西医药学各自的兼容性、互补性之中
中西比较医药学本身就寄寓在中西医药学各自的兼容性、互补性之中,而且它也是人类医药学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在这方面研究富有成效的朱明教授,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获中德联合培养医学博士(德国科隆大学医学系),现为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所主持的“建设性唯实论观点下的中国传统医学”,被列入“中国奥地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004-2006年)。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德奥医药文化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十多年来,他潜心于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并撰写编著了《中西比较医药学概论》一书,书中关于中西脉学的比较研究,关于阿维森纳《医典》的脉学体系与中医脉学极其相似的研究,阿维森纳《医典》与中国医药文化的渊源,以及阿维森纳《医典》与中医学的比较,中医药学与南亚传统医药学的比较和交流,中西药不同的研究方法等,都有精道的研究和阐述。
朱明教授的中西医药比较研究是在与西医药研究学者的参与下共同进行的。例如维也纳大学的沃尔勒教授,他认为:“中医的经络是中国整体论哲学思想的产物,经络是一种类似于地心引力的建构,类似电子的一种建构。”他讲到:“中草药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但中草药在西方世界的应用却举步维艰,一方面,很多患者愿意服用中草药,尽管草药尚未属于医疗保险之列,但在很多病种上中药确实很具效验;另一方面,也有人反对中草药的进入,因为有人认为中草药可能是有毒害的,服用不安全。
对于西方药理学来说,这实在是一种窘境,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西方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检验中草药,而一般的常规药理学研究,不仅会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破坏,而且最终分析研究的结果往往只能去接受一些在西方药理学上看起来勉为其难或者是不太肯定的成份,但这却极大地削弱了中药原有的药效。”沃尔勒教授认为朱明教授在此问题进行了剖析,向我们阐述了如何从中医的角度描述与认识中草药以及如何从医学和药学上对中草药研究建立新的,可行的方法。
朱明教授在《中西比较医药学概论》中有一个章节是“李约瑟博士对中医药学的贡献”。文章指出“李约瑟博士(1900-1995年)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来自于深层的文化思想比较,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拥有大量对佛、道、儒经典和著作的考证,使得至今西方学者无出其右,他的书也被誉为最有影响的巨著之一,这充分体现出这样一个事实;不借助文化源流所进行的研究,其永远是辅助性的。现今奥地利“新维也纳学派”的沃尔勒教授,还有德国科隆的克莱•弗兰克教授都持这样的观点。李约瑟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可具体总结为: 1.考证了英国医生贞纳关于牛痘的接种方法预防天花(smallpox),其渊源于中国当时的人痘(痘衣等) 2.考证了《苏沈良方》中秋石的提炼方法是最早关于内分泌学的科学试验和激素的提炼方法。 3.考证了炼丹术(alchemy)发源于中国道家的炼外丹,这成为西方化学的肇源。 4.考证中医最早的西传版本《唐苏克拉玛》成书的年代与书中插图的内容(环中存真图——元代孙焕)。
仅仅这四方面,我们就足以看到一位世纪伟人和他令人尊敬的研究成果,至今尚没有任何一位其他的西方学者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朱明教授还指出:“中医药的国际化趋势。”“近年来,欧美人群对中药煎剂与中成药在认知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似乎明确地提示出:人们对天然药物的渴望很可能导致未来10年世界药物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既天然药与合成药的构成比例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我国而言,则预示着继针灸走向世界之后,未来10年内中药的国际化推广与普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的《2002年至2005年传统医药及替代医药全球战略》统计(2002年5月16日):77%的德国疼痛诊所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服务;英国民众每年用于传统医药的花费达23亿美元。过去许多国家都排斥中草药,而现在,各国对中草药的态度日见宽松。承认中医药合法化的国家不断增多,如澳大利亚已就中医立法,一些东南亚国家已将中药作为家庭必用药。2001年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颁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我国的中药。”
其中中医药在美国正成为一种时尚,我们的天缘大道康泰宝健康食品就在美国有个养生堂,我每次去美国,当地的一些私人诊所都请我去讲中医、气功、太极拳。
但中医真正的复兴是首先在中国本土的消费群越来越多,他们受用以中医药制成的营养品,保健品,而且这些食品的效验越来越提高,在不断的现代化,符合消费时尚方式,以我们的产品出现为一个发展标志,它既保持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符合现代人的便捷消费时尚,而且关键是它特别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