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博览会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博览会的开幕和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仍然在中国特色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感情深厚,高度信赖。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预防保健。实践证明,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吴仪副总理亲自出席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和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各项任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卫生和中医药工作的方针以 及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大力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加快名老中医经验、学术、技能、文献等继承、抢救工作的步伐,以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 的优势领域、优势病种为重点,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手段,积极吸收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推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在现代化、国际化中永葆中医药的生机与活力。 大力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保健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和生产名药、创办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质量的“三名三保”工程,不断提高和增强中医诊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和增强中药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中药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积极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努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好“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中医药医疗保健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中医历来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坚持预防为主的“上工治未病”理念。《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为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运用也不够。当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加强对中医“治未病”研究的指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启动了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随着中医“治未病”的开展,中医药的服务对象由以病人为主拓展到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服务网络由单一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为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两大体系。可以预见,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保健博览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七届了,为倡导树立健康理念,使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预防和保健,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中医药不能没有保健,保健不能没有中医药。 衷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关注中医药保健事业发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保健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医药保健服务,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努力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水平,维护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七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及其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