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地动态

成人疾病起源于胎儿给宝宝的未来健康编程

发布时间:2009-06-12

    程序编写不仅只运用于电脑技术中,您知道吗,其实孕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宝宝,妈妈在怀孕之初就必须开始为宝宝的未来编制健康程序了。因为妈妈孕期的宫内营养状况将直接影响宝宝胎儿期的生长发育,还将影响到宝宝将来一生的健康。相关科学依据证实,一些常见的成人疾病如冠状血管性心脏病、高血压、过度肥胖、糖尿病等,其疾病起源正是来自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健康状况。
    近日,中国保健协会母婴保健研究基地和馨月汇国际月子会所共同邀请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中华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段涛教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及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高级顾问吴圣楣教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沈月华教授、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教授等上海妇、产、儿科多名权威专家,就“如何为宝宝的健康编制一个良好程序”为话题展开研讨。

健康程序始于肚中

    段涛院长在研讨会上指出,孕期妈妈宫腔内状况会给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编码作用。正常情况下,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了孩子的基因,这是不会改变的。但很多基因的启动却是通过妈妈的营养状况所编制的程序共同参与的。比如说,宝宝在妈妈的宫腔内,就已经有了成年后是否得糖尿病甚至癌症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编码是每个宝宝都会存在的。但成年后是否启动就取决于妈妈从孕期开始编制的健康程序。健康程序会因妈妈孕期营养及出生后喂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果胎儿期宫内营养状况良好,则所编制的程序也会好,会把一些疾病或癌症的致病基因锁住,杜绝日后发病。反之,如果胎儿期所编得程序不好,这些致病基因就会启动,启动的过程一般需要30—40年,这将导致宝宝在成年后产生疾病。
    段涛院长指出,给宝宝编制健康程序最重要的窗口期是在孕期和新生儿期,一旦错过再想修改健康程序就不那么简单了。

“大胖小子”与“瘦小宝宝”的隐患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同时获得良好的基因编码,其母亲甚至外婆的营养状况都至关重要。
    段院长说,如果母亲孕期营养过剩,孩子出生时体重就会明显超标,出现巨大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胖小子”。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成年以后的体重也常会超标,随之各类疾病如:II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患病的风险会远远大于其他体重正常的孩子,这个比例约为4—5倍。
    徐先明教授告诉我们,“大胖小子”的隐患往往会引起恶性循环。目前,许多妈妈在怀孕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由于自身血糖较高,因此肚子里的宝宝为了适应高糖环境,必须分泌很多胰岛素维持血糖的正常。同时,高糖状态下胎儿在宫腔内会合成许多脂肪,引起宝宝出生时的体重超标。这一类型的宝宝在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可能与其他体重正常的孩子无明显差别,但到了学龄期、青春期及成人期,体重会明显增长,随之会出现糖代谢异常。当她自己成为孕妇时,不仅自身的健康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会延续到再下一代。
    同样,如果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宝宝出生时会出现瘦小、低体重等风险。以往很多爸爸妈妈和儿科医生都认为,孩子出生时体重过轻,需要在以后加强喂养来追赶体重,于是出现了过度喂养的情况。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喂养方法,过度喂养会导致宝宝体重增长速度过快,出现体重增长值和身体不匹配的状况。出生时,个头较小、体重较轻的孩子,其全身重要器官,包括肾脏、心脏等体积都相应较小,这是由胎儿期的宫内营养状况所决定的事实。如果出生后过度喂养,会对孩子的心脏、肾脏造成很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将导致孩子在30—40岁时出现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

科学喂养是关键

 

    出生时的低体重和体重超标的宝宝,要如何科学喂养才能减少成年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吴圣楣教授和沈月华教授给出了相当科学、专业的建议。
    吴圣楣教授指出,对于出生时低体重的宝宝来说,过度喂养是导致日后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低体重宝宝最好的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动物实验证明,对子代而言母乳喂养既不是拼命疯长、也不会一点不长。每100CC的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只有1.1—1.2g,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3.5g。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已经足够宝宝所需,因此要提倡母乳喂养。
    沈月华教授则表示,婴幼儿在快速发育阶段需要营养,因此,对于超重的宝宝来说,不能过份限制食品,解决肥胖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量、增加消耗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同样,低体重宝宝的体重增长更应控制。一般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宝宝在出生后的最初三个月里,每月体重增长约500g左右。但对于低体重儿则应该采取自身横向比较法,宝宝的体重虽然偏轻,但以其自身的体重为基础,如果每个月的增长数达到标准也应属于合格。在营养方面则更要求做到全面、均衡。


与会专家介绍: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段涛教授
男,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中华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围产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沈月华教授
女,主任医师,教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原新生儿科主任,中华围产学会全国委员,上海围产学会常委,上海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顾问。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吴圣楣教授
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医院终身教授,原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围产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级顾问,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高级顾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先明教授
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副组长。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