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金碧辉煌的宾馆,“中国保健协会”召开的讲座,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如此真实可信的情节,由不得你不掏钱。最近,中国保健协会屡屡接到老年朋友的投诉,这种以健康讲座为名义的“会议营销”骗局,让不少老年人上当,花大价钱买回“三无”保健品。中国保健协会提醒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谨防不法商贩设下消费陷阱。
中国保健协会:绝不会从事销售产品行为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告诉记者,中国保健协会绝不会从事销售产品的行为,如果消费者遇到打着中国保健协会旗号推销产品的,肯定是假冒中国保健协会的名义。对于这些假冒中国保健协会名义的行为,中国保健协会正在和律师联系,准备对这些侵权行为予以追究。
同时,中国保健协会也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对待保健品,不要把保健品当成药,因为保健品和药物有本质的区别,药物的作用是显性的,而保健品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是隐性的,只有长期服用才能对人体产生作用。很多消费者的心情非常急迫,食用保健品时希望像药物一样立竿见影,而事实上,保健品只是具有一定功效的食品,不是以治疗为主要目的,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对待。如果有些保健品宣扬短期服用就有明显效果,且可以替代药物,这肯定存在夸大宣传或含西药成分,消费者最好不要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因为国家对保健品的审批非常严格,经过审批的保健品一般都可以放心购买。如果消费者觉得难以判断,可以去药监部门或保健协会咨询。
徐华锋告诉记者,中国保健品行业起步时间不长,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全面,所以协会的责任就在于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地购买。他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切勿贪图价廉、大降价或到街头摊贩处购买,以免买到假冒或掺假产品,危害身体健康。一旦出现问题,也可第一时间找到责任方。特别是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在宾馆饭店以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免费体检为名,行推销产品之实,消费者更要提高警惕,不要再上类似的当。如果遇上这种情况,最好立刻向有关部门举报。
中国保健协会同时也建议小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俱乐部在参与这些健康讲座活动时,事先对这些组织单位的资料进行核实,以免小区居民上当受骗。
■八大陷阱
★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人到最后都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只好购买其产品。
★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老人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巧舌如簧所迷惑,买下这些昂贵的“灵丹妙药”以后,由于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出了问题只能自认倒霉。
★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名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师”,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
★在有很多市民活动的广场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让老人过意不去。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
★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老年人不明就里,以为真是关于如何养生健体的知识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励等。
★在公园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哄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即可入会,“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促销手段,让老人得到“优惠购买某保健品”的大奖。有些还雇用“托儿”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个保健品,效果如何如何,今天又来购买等等,诱使老人立刻购买大量的保健品。
★利用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人上当。
■现身说法
刚刚遭遇了“会议营销”骗局的几位老年消费者向记者描述了他们在不同地方被人骗的经历,希望借此给更多的老年朋友提个醒。这些老人们之所以上当受骗,都是因为骗子们抓住了老人“希望身体健康长寿,愿意花钱买健康”的心理。
典型骗局一 金卡骗术
2006年11月,赵汉英接到一个自称是徐涛的男子打来的电话问:“你是离休还是退休?”并通知她去参加11月11日在某酒店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声称该讲座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专门为离休人员举办的。
11月11日,赵汉英准时来到酒店,但她发现讲座重点就是宣传一种叫“比特麦龙”的产品。对方称只要买的多,就可免费获赠一张金卡。“他说凭这张金卡,可以去中国保健协会定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免费检查服药效果,无效退款。”于是赵汉英花6900元买了5盒“比特麦龙”和1盒声称可治前列腺肥大的“粉钢”,回家后她就开始服用“比特麦龙”。几天后,她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想检查一下服用效果,当拿出金卡时,医院的人说他们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卡。
赵汉英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她根据对方开的交款收条上留的地址,找到保利大厦,却发现根本没这个单位。找到中国保健协会后发现是对方冒用了协会名义,中国保健协会根本没组织过这种活动。随后她又根据收款图章查找“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农药的公司,经对照后发现,两个财务图章一个大一个小,赵汉英拿到的是盖有假财务图章的收条。赵汉英所买的产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查证后发现,该产品既无批准文号,也没有国内经销商地址,是个“三无”产品。
典型骗局二 连环骗术
今年75岁的孙博在2006年9月接到电话通知,邀请她去某饭店参加老年保健课,听完课后,一位女工作人员劝她购买他们的产品“柯兰汀”,声称买产品即可获赠金卡,凭此金卡可到协和医院、301医院复查,并可开医院发票进行报销。
孙博用9000元买了12盒“柯兰汀”产品,吃了2盒后发现没什么效果,就想找到厂家把剩下的10盒退掉。当她上门找到当初卖产品给她的工作人员,对方只是让她回家等消息。等了两个月后,2006年11月当她第三次找上门时,却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房空。
2007年1月10日,孙博接到电话通知她可以办理退“柯兰汀”的手续,但要求她只带收条,不要带产品。一名自称是王斌的男子给她出示了一张盖有“中国保健协会”和“北京老年协会”章的复印件,称北京市现在非常关心老年人要求退保健品的相关问题,并称自己可以帮助孙博退掉“柯兰汀”,但需请律师,要求她预付一万元诉讼费。孙博老人信以为真。随后,王斌派人随孙博回家,拿走了10盒“柯兰汀”和1万元现金。回家后,孙博越想越不对劲,等她再次找到王斌所在地址时却发现同样是人去房空,再也找不到人了。
编者手记
关爱让老人远离陷阱
为什么多是老人落入“会议营销”陷阱?因为他们涉世未深?因为他们定力差?这些理由显然是不成立的。在采访的过程中,中国保健协会的工作人员提到,子女因为工作忙,忽视了平日对老人的关心,老人不愿意过多打扰子女繁忙的生活,然而又渴望子女的关心和问候,子女对老人缺少关心为骗子提供了行骗的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老人最惧怕的事情就是孤独以及失去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他们同龄的人逐渐减少,他们交谈的对象以及交谈的范围逐渐狭窄,他们只能更多地渴望和子女的交流。当他们看到子女忙碌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要打扰他们,这个时候,如果子女也忽视了父母的存在,那父母只能在孤寂中生活,对于骗子充满虚情假意的问候感情上往往难以招架,落入圈套。
小编曾遇到一位老人,和路边偶遇的一个小男孩交谈了一会儿后就给了他50元钱。这个相对于“会议营销”陷阱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老人能否在做出各种决定前多想一想,不要一时头脑发热,理智地用自己的阅历来分析问题。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咨询下身边的朋友和子女,提醒子女多关心自己,也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落入了骗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