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牌照
2006年,直销牌照的发放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实力企业围绕着拿牌而战,其他企业则寻觅着牌照外的规则。所谓的“牌照”其实就是商务部及其他相关管理机构审核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
从年初的雅芳意外获牌,到后来的珍奥从天堂到地狱的过山车式经历,以及最后安利、完美、玫琳凯等转型企业在12月1日正式上演牌照版生死时速,拿牌引发的惊心动魄可想而知。还好,最终一帮势力企业的入围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坚持和行业的前景。
No.2 转型
中国直销业的“转型”概念来自于1998年禁传后为外资直销企业留下的一条出路,而当初的10家转型企业今天只剩下安利、雅芳、完美、尚赫、玫琳凯、日晖、富迪等7家尚在征战直销,而持续低迷的尚赫和历经波折的日晖至今没有获得直销牌照的丝毫征兆。
当初的外资转型最大的意义是给中国直销留出了一个突破口,随之而来的是,禁传后内资转型海外,转型传统,转型符合直销法规要求……转型代表了一种突破的渴望,也为行业埋下更广泛参与的种子。
No.3 跳槽
只要身在职场,“跳槽”就是每个人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但2006年,中国直销行业上演的这场“跳槽秀”也未免过于猛烈了些。
经理人方面:钱人齐从泰达益生转战万基(中国),莫秀菱从玫琳凯空降健康元,董明华从欧瑞莲火线加盟美乐家,郑凤强直接由安利天津分公司经理升任天狮中国副总裁……经销商方面:刘贵生由新时代华南区老大成为泰达益生新的希望,周希俭从如新第一人到月朗科技的华中区总经理,刘少伟成为日晖的空降大中华区总裁更是让人跌破眼镜……
而很多人在这一年内更是上演了眼花缭乱的三级跳:狄振江从东方格伦到泰达益生再到美罗国际,陈东方从瓜纳拿到嘉骏国际再到隆力奇,蔡耀光从健康元到太阳生科到无影无踪,范玉麟从海王到天赉国际再到疑似泰达益生,张华从瓜拿纳到泰达益生再到隐身深圳……
跳槽很多,说明我们直销有市场,但是跳槽过多,说明行业还很浮躁。
No.4 低潮(低调)
2006年,整个行业的实力企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样过关上面,在经历了跳槽与转型的阵痛之后,如期而至的年关想必要让大多数直销经理大伤脑筋。
传统直销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好看是肯定的,人员流失严重也将是普遍的。而众多的非实力企业,在转型与传销间游走,无论选择哪个都要经历痛苦,只不过前者是涅槃重生、后者是毁灭。曲折偷渡的捷星,已烟消云散;瓜拿纳也在“张华还钱”中,去日无多;经销商们在公司一次次许诺“拿牌”中,心灰意冷……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说,低潮是肯定的;但是对于公司业界层面,这种低潮(低调)也许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哪怕这个开始还举步维艰。因此,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No.5 规范
实事求是的说,直销绝非国民经济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非法传销的控制尚不得力的情况下,政府完全有理由做出任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管理措施。但介于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开放姿态,权衡利弊后所有的焦点成为了“规范”。
2006年是直销牌照发放的关键一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明确提出“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因为政府已经正确认识并希望处理好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的关系:打击传销是规范直销的前提和基础,严厉打击传销,才能保证直销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直销是打击传销的重要举措,做好直销企业准入、监管和规范工作,有利于促进打击传销工作的开展。
由此可见,“珍奥摘牌”、声明企业大多至今未获直销牌照、大量新企业在直销声明中“初露峥嵘”、《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出台等等事件表象背后,都是“规范”所给与我们的最直接触动。
No.6 声明
7月初,因公布“雅芳成为中国首家直销企业”而一夜闻名的“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成为直销界关注焦点。该网站“企业有关声明”一栏,突然出现了多家直销背景企业的声明。这些声明类似向政府及社会公布的自律保证书,内容基本为:如果获得商务部批准增加直销经营范围,公司承诺遵守直销法规有关规定。短短几天之内,发布声明的企业就从3家迅速增加到19家,而现在更是增加到了30家。
“声明”成为洞察发牌玄机的重要“风向标”,业界普遍的认为是:上了声明不代表你就能够获得牌照,但是至少通过了初审,具备了申请牌照的条件;也代表了企业缴纳了2000万保证金,证明了实力并表达了诚意。
No.7 鸡肋
多层次直销在中国运营多年,神奇的倍增奖金模式令人趋之若鹜,而直销条例的出台活生生地将一道饕餮大餐逼成了一份清粥小菜,而且为了以后的大餐又不能舍弃这份小菜。“鸡肋”之称也应运而生。
最直接的是,已经转回传统的雅芳在拿到试点牌照和牌照了彻底把“鸡肋”一词形象地演绎了一遍又一遍,让很多人想不承认也不行,却又对之欲罢不能。当然,“鸡肋”一词顺便也成为非实力企业打击拿牌企业的一件利器,至少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实际上呢,鸡肋之所以成为鸡肋,是因为有人不会啃而已。如果有企业最终钻研出了这个啃鸡肋正确方法,那中国直销业就走出了尴尬的“鸡肋时代”。
No.8 开店
康宝莱开店、如新开店、完美开店、南方李锦记开店……一则则开店的新闻充斥于媒体版面。2006年4月起至今,此类《直销X大巨头XX开店》公式化标题不断见诸地方大众报端。大量的开店消息发布在2006年第三季度发展至巅峰状态,随之是大量店铺被直销公司有目的地安插在中国的二三级城市中。不知道这些店铺否能为未来的财务报表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本来今年“开店”一词很有希望被“服务网点”所取代的,但遗憾的是,堂堂正正出现在《直销管理条例》中的“服务网点”过于不争气,不但直销人和公司搞不明白,甚至很多管理部门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解释。
但我们可以退一步想,也许正是直销业的复杂情况才让管理部门提出了服务网点这一灵活方式,使店铺和工作室都很容易向之靠近,省得到时候大家劳神费力。
No.9 员工制
自直销法规出台后,业界为有关分配比例的解决方式一直争论不休,一般来说有以安利为代表的经销商制和以如新为代表的员工制两种主流办法。但当雅芳获牌后,“员工制”的支持者甚嚣尘上。中国直销的员工制最早由如新公司提出并实施,然后玫琳凯和康宝莱公司正式跟进。直销企业员工制,指的是直销企业的销售人员同直销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成为企业销售员工的一种制度。这类员工和一般企业职工一样拥有底薪和“三保一金”,劳资关系都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说直接一点,员工制公司的运作方法是,公司的初级销售人员以后是直销员,销售提成在法律规定的30%以内;而达到一定级别后的直销员可以申请成为正式员工,员工不再是直销员,也就不再受法律规定的分配比例限制。但这种方式能够得到政府哪种程度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No.10 区域限制
目前获牌的13家企业中,除雅芳(中国)几乎能在全国(除了西藏自治区)的所有省级区域、安利可以在24个经济发展强况较好的省级区域、玫琳凯可以在全国16个省级区域进行直销活动外,其他获牌企业几乎都仅仅获准在总部所在地的省级区域进行直销活动。也许区域限制本身就是对拿牌企业的进一步考察。
这也许是政府谨慎发牌,保留控制权的又一种方式,但是面对直销活动的区域限制,企业绝对执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也许,定于2006年12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如新首批直销员招募大会会给行业一个新的应对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