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五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由于我国关于益生菌饮料的标准已经滞后,致使名目繁多的益生菌饮料充斥市场。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曾庆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国家乳酸菌标准修订应反映国内乳酸菌行业主流优势,尽快与国际接轨。
记者在超市采访时发现,各种品牌、各种菌种的饮料都在包装突出了菌种的名称,如益生菌、龙根B菌,活性双歧杆菌等等,种同时宣传的就是它们对改善肠胃的突出作用。
曾庆孝说,目前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名目繁多,有点概念混乱,标签失实。有的产品过分吹嘘、有意夸大产品功能;有的产品在名称上故意混淆视听,明明不含有活性乳酸菌,却标明是活性菌产品。随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对库存标签延期实施的规定日期即将结束,各地将严格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上述情况从2007年1月1日起应该会有所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还须从标准入手解决。
曾庆孝表示,益生菌有许多种属、菌株,它们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和用途。一个好的菌株需要具有抵抗胃部酸性环境和在肠部发挥最大保健作用,因此,菌株的选择十分重要。益生菌制品要达到保健作用,其菌株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被科学实验证明能够改善肠内菌群;能够耐受胃液、胆汁,以生存(活)的状态到达肠内;有一定的活菌量并能够在肠内增殖;本身就是生存在人体肠内的细菌,能够保持与人共存关系的细菌;其安全性已获得证明(多年已被食用,并已证明是安全的);作为食品被摄取之后也能保持其有效的菌数等。
目前,涉及我国乳酸菌标准的规定性文件有两个,即QB1554《乳酸菌饮料》和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乳酸菌活菌数量的规定:出厂三天内产品乳酸菌含量必须高于106CFU/ml;在销售时,只要有活性菌检查出来即可。
曾庆孝表示,和国际标准相比,国内的这两个“标准”对活性乳酸菌产品的要求偏低偏松,难以使消费者区别和选择质优的产品。他认为标准修订应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国际上关于活菌存活量指标已达到了107CFU/ml。这是因为乳酸菌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能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鉴于行业标准的低下,一些高端益生菌饮料品牌转向申请门槛较高的保健食品认证。目前成功领证的有益力多等品牌。此外,广东省食品学会还将于近期成立益生菌与乳品专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