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丰富市场也带来困惑入夏以来,饮料销售增长加速。记者看到,北京的各大超市,饮料货架的面积纷纷扩大,不仅占据最显要的位置,促销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特价外,某些品牌采用捆绑式销售,或者送礼物搭售。同时,各饮料企业也不断开发新的品种,丰富市场,减肥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营养素水……琳琅满目的饮品摆满超市的货架。
面对各种各样新奇的饮料,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都发现,除了解渴,如今的饮料更趋向功能的划分,运动饮料、减肥饮料、无糖饮料在市场上风头正劲,似乎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在超市中功能饮料销售专区看到,功能饮料的命名多种多样:脉动称为营养素饮料,三得利超级维体叫做不充气运动饮料,而雀巢能量叫做能量释放饮料,宝矿力称为运动健康饮料,佳得乐则叫做运动饮料。所有的功能饮料都强调饮料的功能。
眼下,虽然饮料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但真的能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许多饮料产品在界定上还不清晰,在“功能”和“饮料”之间,消费者更倾向于把产品当作“饮料”来买。比如,具有减肥功能的饮料以及营养素水是属于保健食品还是普通食品;添加了营养素的氨基酸饮料和维生素水等,是否能够成为人体日常补充营养的途径……诸如此类,产品名称与性质的不符,给市场和行业带来许多混乱。
市场上,不断出现的新品种丰富了市场,同时也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困惑。行业中新的饮料种类不断出现,原有的标准也已经不能适合目前的需要。
行业规范大网撒开最近,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对饮料行业存在的此类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已委托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等机构,对现行的饮料国家标准进行制订和修改,新的《饮料通则》将择日公布。有媒体评价认为,一张针对鱼龙混杂的饮料市场的大网终于将要撒开。
据悉,《饮料通则》的草拟稿将饮料分为11类:碳酸饮料类、果蔬汁类、蛋白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上比较畅销的运动型饮料不在其中。业内解释,除了这11类饮料外,草拟稿又单列一个特殊用途饮料类,其中有3个分类,运动饮料就被涵盖在里面,另外2种分别是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通常所说的功能饮料被划分为“特殊用途饮料”。
以“功能饮料”为例,《通则》内并无这一分类,较为接近的是“特殊用途饮料”,即“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制品”。该类饮料囊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其中营养素饮料指的是“添加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以补充某些人群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也就是说,届时诸如“脉动”、“激活”等添加维生素、矿物质或氨基酸的饮料,只能称为营养饮料。
运动饮料不能随便叫记者了解到,《饮料通则》草案中,把运动饮料特别单列,作为一个特殊用途的饮料类,从中不看出,运动饮料仍是今后规范的重点领域。
据介绍,我国运动饮料国家标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参照“健力宝”的企业标准修订的,五六年前,我国运动饮料国家标准再次修订,目前运动饮料适用的国标是GB15266—2000。
2003年之后,我国运动饮料获得长足发展,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乐百氏以及“两乐”等,都相继推出运动饮料品牌,如劲跑、脉动、尖叫、佳得乐。据悉,运动饮料市场的年增长率惊人。专家认为,中国的运动饮料市场容量很大,发展前景可观。因此,由于运动饮料是近两三年火起来的饮料品种,老的标准对于更多新型运动饮料产品的出现没有充分预见,门槛偏低,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情况。一位企业负责人坦承,从现在的现实情况来看,市场对运动饮料存在一定的警惕。但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运动饮料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这个市场急需规范。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根据修订后的新国标,只能是多方面且立即补充体力、能量的才能被称为运动饮料,而这也势必会起到提高运动饮料门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