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不正当交易,卫生部将恢复医生处方通用名方案
“一药多名” 医生病人都头疼
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都是什么药?相信没有几个患者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他们就是一种药:头孢曲松钠。如今,很多患者都有相同的感受: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却不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记者近日在南京的几家医院采访时发现,有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医生,也经常对病人咨询的药品名称犯迷糊。“一药多名”不仅让患者不明所以,也让医生措手不及。
日前,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为了防止不正当交易,卫生部将恢复医生处方通用名方案,卫生部正在拟定一个实施处方用通用名的管理办法,“卫生部既要切断医务人员和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防止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同时,管理措施的出台也要保证患者用药方便和用药安全。”
医生:
问药房才知“商品名”是啥
记者日前在南京一家医院采访时,一名内科医生正在给一位病人开药,病人要求开一种抗菌药,医生开好了处方,病人就去划价交费领药,没有想到五分钟后,病人又回来了:“医生,药房说没有这种抗菌药。”医生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药房,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给病人开的药品名称变了,新的药品名称他也不清楚。
这位医生苦笑着说:“我也不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了。现在,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敢仅凭经验就在处方上开药,药品名更换得太快,而且一个药品有很多商品名,医生哪能都记住?今天记住了一个新名字,明天又来一个新的,实际上都是一个药,我们在开药时经常要打电话问药房,这个药有哪些商品名?现在医院药房里能开到的是哪些?”
一位专家介绍,“一药多名”的现象现在非常普遍,比如,头孢曲松钠是一种抗菌药品,在同一个通用名下,这种药物不同产地、不同药厂的商品名却有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等20多个名字;有些药物的通用名竟然有五六十种之多。据介绍,同样的药品,通常是一个厂家一个名称,临床医师、药师也不能准确回答其对应的通用名,不得不用许多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来适应药品名称的变化。
病人:
我被药物“商品名”忽悠过
前不久,无锡的皱建中老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遭遇:短短三个月内,就被药物“商品名”忽悠过两次。
他说,去年8月,孩子上感发热、寒战,一家医院门诊配了口服阿奇霉素等未见好转,复诊时医生说,再配些抗生素吧。老先生认为不需要抗生素,普通青霉素就可以了。在划价交费时,却没有青霉素(2.2元),但出现了“威其达”字样(35.00元);药水已经挂上时,又发现了“左克”。询问和查询后才知道,“左克”原来是左氧氟沙星(92.40元),而“威其达”是阿莫西林-舒巴坦。如果是用通用名,并且字迹写得工整时,至少“左克”不会被用上。
三个月后,老先生的侄子感冒发热,根据医生建议挂水。他看到吊瓶上写着英贝齐、西普乐,就问护士这些药品的通用名是什么,都说不知道。第二天下午老先生才查实:英贝齐是头孢他啶,西普乐是环丙沙星,都是抗生素。而侄子的化验表明是病毒引起的上感发热,不需要用抗生素。
皱建中认为,医生开处方用商品名,即使是内行的患者也难于尽早识别;如果开处方一律用药品的通用名,就可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该类药品中的任意一种。
业内人士:
“一药多名”提供回扣空间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一些药品生产企业过度强化药品商品名,弱化药品通用名,甚至通过虚假广告宣传混淆视听,“一药多名”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和药品注册管理不善、药品招标管理不善、处方制度落实不够等有关系。这不仅造成用药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给复诊时用药带来困难,极易造成误用、重复用药;同时,“一药多名”的现象也为医生收受回扣提供了空间。由于同一种药不同的厂家往往有不同的商品名,所以医生在用商品名开药方时,实际上也等于选择了药厂,药厂当然希望医生多开自己生产的药,“一药多名”就为这种交易提供了方便,最终还是导致患者的药费居高不下。
疑问:
医生只开通用名
药房该选哪家药?
前不久的报道称,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将不再对仿制药批准商品名,预计今后我国每年新增药品商品名不会超过100种;卫生部表示将恢复医生处方通用名方案。这些规定有望吹去药价虚高的肥皂泡。
但有些专家却表示,“药价虚高”的元凶并不是“一药多名”,商品名是药厂赖以树立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促进药品销售的手段。目前,医药不分家,临床医师和药剂工作人员都喜欢用药品的商品名或商标名来区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如果规定医生开处方只开通用名,那么药剂工作人员到底该给患者选用哪家企业的药品呢?又如何保证划价收费的药品与药房发出去的是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因此,这些举措的可行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果不从源头上遏制“一药多名”现象,仅仅只是要求医生使用通用名,还是无法改变“药价虚高”的现状。要彻底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以真正解决企业自主定价与消费者不能自主选择药品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