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摸清1612种医保药品成本 |
发布时间:2006-04-28 |
|
“我们中心眼下都忙翻了天”,国家发改委药品定价评审中心负责人卢凤霞的手下昨天婉拒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申请。这位助理告诉记者:本周发改委网站上挂出标注“特急”字样的文件,要求全国28大类、1612种医保药品的相关生产厂商,5月1日前务必上报生产成本细目,为日后药品统一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这是政府部门首次针对处方药进行的大范围成本调查,我们评审中心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实施部门”,隔着发改委的院墙,她在电话另一端感谢记者对中心工作的关注。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其实酝酿已久,其背景是发改委近年来致力于改变“看病贵”、“药价高”的医疗现状。此间,发改委相继17次发起了药品降价行动,但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去年一次降价行动中,还引发了药业企业的集体上书行动。显然,药品价格评审中心的成立就是要主动出击,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进行更为主动有效的价格管理。
记者了解到,药品价格评审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调查。与此同时,还将协助并组织专家对药品价格进行论证和评审,从而提出药品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建议。此外,中心还将配合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相应的药品价格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协助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咨询等工作。除了上述管理外,随时监测国内外药品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情况也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对于发改委这次调查药价成本的“雷霆行动”,记者在采访药企和渠道商时,明显感受到态度迥异。哈药集团董秘对记者说:“我们对调价很欢迎,对中成药来讲,成本和出厂价之间的价差是很小的。药价高主要不是厂价高,而是销售渠道成本太高。”而被厂商称为药价过高“源头”的渠道商对本次药品成本调查都以“不了解情况”、“不好说”等为由不予表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发改委调查药品成本,高调展现其降低虚高药价的态度。但要让药品降价取得效果,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我国的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药品降价是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与配合的,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