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因此,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一些商家竟把它变成了谋取暴利的武器。故意夸大功效,并设置种种的陷阱,引诱消费者上当。
1.医生义诊。“义诊医生”往往是在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检查后指出消费者身体的某些疾病,在取得消费者信任后便开始推荐由他们提供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有的根本没有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注册审批,有的则根本就不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格。
2.免费试用。这种手段通常被所谓的“医疗器械”经销商们采用,在经过多次试用后,一些消费者由于心理作用,自我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面情难却而购买了产品,但买回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3.专家讲座。一般在社区、广场、酒店等通过开设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发送刊物、宣传手册等宣传、销售产品,甚至假冒患者名义宣传疗效如何神奇,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
4.亲情陷阱。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亲情的心理,亲热地和他们交谈,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在交谈中,记下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岔五地向老人问好,顺便推销产品。在人情味十足的问候中,老年消费者会逐步放松警惕,在推销人员的软磨硬泡下,购买那些功效不得而知的产品。
5.雇“托”制造“购买甚众”的假象。为达到推销目的,商家在组织专家讲座等活动时,还雇请托儿,写感谢信、送锦旗到现场说疗效,托儿在购买时争先恐后,制造“购买甚众”的假象。
6.免费风景游。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达到推销的目的,采用在街头、公园、小区这些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发放友情邀请卡,以某某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免费组织老人参加一日游,还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等,在游玩过程中与老人一起做游戏、赠送小礼品等,游说购买其产品。
三类保健品易添加西药
“天上打广告,地下做渠道”这是保健品营销的基本手法,但是为了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效果,一些不法厂商擅自添加违禁西药,这种现象以减肥、糖尿病、性保健品最为突出。
一、减肥食品添加违禁药品西布曲明、芬氟拉明。
危害: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食等作用,通过使患者产生饱胀感并因此而降低食欲,减少进食,达到减肥目的,属处方药,它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过敏、坐立不安、激动、失眠、疲劳感减弱、精神愉快感,有引起药物成瘾的危险;刺激交感神经,产生口干、视力模糊、轻度头痛和眩晕、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症状;刺激胃肠道后,可引发恶心、呕吐及便秘、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危害严重的副作用。
二、“补肾”类,比如“巴古那牌瓜拿纳活力胶囊”,其中添加“西地那非”“西力士”等化学药品。
危害:“西地那非”是壮阳药“伟哥”的主要功能成分,属于处方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添加该成分的保健品极易引发毒副作用。会出现头晕、昏晕、甚至青光眼,造成对肾功能、心脏功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损害。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食用者勃起不倒,伤及阴部肌肉组织,甚至加重阳痿,甚至变为永久性阳痿。
三、糖尿病类,比如“糖济可胶囊”,其中添加了“苯乙双胍”等化学药物。
危害:这些都是属于磺脲类的强性胰岛素促分泌剂,一般能够明显降低血糖,但有些病人是不能吃的,如肝肾功能不好的、孕妇、儿童,还有已经出现急慢性并发症的都不适合吃这类药。长期服用会对肝肾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磺脲类药物还会造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出皮疹和发痒、血液系统反应、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死,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双胍类药物可造成胃肠道反应和皮肤过敏,可诱发乳酸性中毒,严重者可致死、致残。
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均会严重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肝硬化、肾衰竭。
小编尾记: 2006的3月15日过去了,但是3·15已经深入消费者心中,谨慎购买三类保健品并不是说所有的保健品都是危害身体的毒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批准的大品牌产品是安全的。在国外,保健品(营养素补充剂)是人民预防疾病的首选,需要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的时候才选择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