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原料上涨 冷饮业开始酝酿提价

发布时间:2006-02-20

    涨,还是不涨?已日益成为一个令内地冷饮巨头们头痛的问题。记者从业内获悉,由于奶源、糖、燃料、土地、劳动力等众多因素均在不断涨价,内地的冷饮企业包括巨头企业,正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不少厂家正处于是否将成本压力转移给消费者的痛苦选择中。

    主攻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我们很不愿意提价。但是因为成本上涨太快太多,因此计划将今年的主攻新产品价格区间较往年有所提升。以往主要集中在1元左右,今年将集中在1.5元至2元左右。”上海冷饮业的本土巨头光明食品销售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如果成本继续不停地上涨,一些基本无利润的传统产品很可能会被逐渐淘汰。”

    事实上,不仅光明食品一家,包括蒙牛、伊利等众多内地冷饮巨头,今年的新品均放弃了价格战的策略,不同程度地往中高档调整。据业内透露:“以往某家冷饮巨头的新品一问世,竞争对手便会不惜成本地推出类似的低价新产品,以压倒对方。但是今年看来,这种情况基本绝迹了。市场已经从盲目的价格战转变为精打细算。”

    酝酿集中谈判采购原料

    这一些的转变实际上的主要动因并不是冷饮企业之间“握手言和”,而是成本的压力不断增长,继续价格战则无法承受了。

    据了解,冷饮的主要原料之一糖的价格不断地突飞猛进。2005年1月初当时糖的价格为每吨3400元,但是到今年1月已经上涨到每吨4600元,更突然的是1个月以后的本月其价格已经上涨至每吨5800元,涨幅超过了70%。此外,另一个主要原料奶源,华东地区的价格也已经上涨了20%左右。“这样的形势下,企业的整体综合成本已经上涨了20%至30%左右,为此最好的化解成本的办法之一就是在采购原料时,谋求集中谈判压低价格,再进行分散采购。”

    沪冷饮业制造链将外移

    目前内地冷饮企业均遇到了原料上涨的难题,但是上海冷饮巨头则还需要面对并克服另外的难题。“虽然去年我们冷饮、冷食的销售达到了2.78亿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心情并不轻松。原因就在于来年的压力更大了。”上海光明食品销售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称,“由于上海市场上各项管理十分规范,比如土地、环保、劳动力等各项成本均比外地市场要高,因此我们的成本比内地同行还要再明显增加,但是产品价格却无法明显抬高。”

    为此,该公司高层透露,未来该公司的新建工厂等项目,基本上主要考虑在外地市场上投资,以降低成本。“目前我们已经在安徽、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工厂,本月底还将在杭州再建一个新的合资工厂。同时计划将市场辐射范围继续扩大,争取进入全国市场。”据统计,去年该公司外地市场的销售比重首次超过了上海本地市场,上升为56%的比重,并一举进入全国18个省级市场。(王原)

 

,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