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空心胶囊业面临重新洗牌

发布时间:2006-01-05

  “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胶囊剂型在我国从无到有,直至今天成为广泛应用的剂型之一,我国空心胶囊行业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也为制药行业的配套做出了很大贡献。”日前,在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刚刚投入使用的工业园区,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张世德无限感慨。

  20多年的发展使空心胶囊行业有了全新的面貌,但同时,由于市场、政策、企业自
身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悄然裂变。

  历史:从手工到全自动

  浙江省新昌县被誉为“中国胶囊之乡”,这一度成为新昌县的骄傲。在上世纪50年代,一位姓潘的年轻人从在上海的外资药厂里学到了一手技术,回到家乡开始以简单的工具制作手工胶囊。这或许就是我国胶囊业的起源。由于制作工艺简便,新昌县尤其是儒岙镇出现了很多手工胶囊生产作坊,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家。他们生产的胶囊行销全国各地,据说最多的时候曾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后来,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购买设备,变手工为半机械生产。但同时,一些环境条件差、生产不规范的手工作坊也开始猖獗起来,有些甚至用劣质明胶或工业用明胶生产空心胶囊,大大影响了新昌胶囊的声誉。2001年起,当地政府和药监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如今,近40家有证企业正力图重振新昌胶囊昔日之风。

  但是,在整个胶囊行业,以半机械生产为主的新昌胶囊与其他地区全自动生产企业似乎不甚来往。以生产方式为界,二者被有意无意地区分开来。

  据张世德介绍,我国的机制硬胶囊(即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全国只有4家企业从国外购买了共十几条全自动生产线。青岛益青公司和广州药品包装材料厂各有4条,北京第三制药厂(紫竹药业)有3条,广西玉林玉药胶囊有限公司有两条。这4家企业生产出了较早一批符合药业生产的机制硬胶囊,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青岛胶囊产品问世的第二年,合资企业苏州胶囊有限公司也开始投产了。如今我国已有全自动生产线200多条,年产量达1000亿粒。“目前我国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了120多家,其中包括半自动胶囊和机制胶囊生产企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梁祖江告诉记者。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众多企业的生产条件在不断改善,包头市金兴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说:“当年我们建厂时众多业内人士去参观,对厂房设施、设备赞誉有加,几年过去,如今觉得也不过如此了。再看现在人家新建的工厂,真是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目前,许多新建或扩建企业按照GMP设计建造的厂房设施及购进的设备都非常先进,像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和青岛益青胶囊公司都在新建厂房中采用了轻钢结构。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目前有好几家企业的植物胶囊研制进展顺利,估计明年会有不少企业进行该类胶囊的注册上市工作。

  现状:竞争激烈谁胜出

  “全球胶囊市场中,竞争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中国市场。”据张世德介绍,如果目前全国所有的全自动生产线都开工生产的话,每年所产的空心胶囊数量和全国药厂需求量大致相当。但在业内,大家公认的机制空心胶囊与手工、半手工胶囊在市场上各占半壁江山。如此算来,产能严重过剩已达到了需求量的两倍。这样一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张世德预测:“未来行业的整合已不可避免了。一些企业会通过兼并、收购等行为进行资本整合,以集中优势资源参与新一轮的竞争。”竞争激烈,肯定会有企业扛不住,相应地这些企业会让出一部分市场。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两家颇具实力的企业已准备放弃空心胶囊的生产,转向生产设备或其它产品了。有知情人士介绍,“其中一家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导致其生产工艺出了问题。”

  作为美国辉瑞公司胶囊部全球九大生产基地之一,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在国内空心胶囊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青岛益青则是本土企业的佼佼者。因此,业内常不自觉地拿二者做比较。苏州胶囊有限公司新建的工厂于2005年10月竣工,而益青胶囊也于同年10月搬进了新建工业园区,其仅厂房建设就投进了近1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辉瑞胶囊已占全球市场的40%以上,这样的规模经济对一个企业是比较危险的,这个顶尖比例已达到了“红色警戒线”,再发展下去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危机。“这对国内有实力的胶囊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扩大市场的机遇。”

  另外,近年来业内一直在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尽快推行GMP管理。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国家实施GMP,除了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效应必定是行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弘指出,当年制药业推行GMP时,许多大输液企业以为GMP门槛会把一些企业挡在门外,市场会出现新的机遇,于是纷纷借机扩产,结果导致产品严重过剩。如果空心胶囊业亦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行业格局将不是今天的样子。

  除却阳光下的竞争,胶囊业内还有一股暗流,即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不顾老百姓用药安全,有些胶囊企业采用劣质明胶为原料生产空心胶囊,而有些药厂为了降低成本,明知道不安全,还是会选用这些劣质空心胶囊。但业内人士坚信不重视百姓用药安全,不重视技术创新,一些只图节约成本,获取利益的企业早晚会被淘汰出局,未来市场属于创新型企业,属于把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放在首位的企业。

,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