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力挽家禽养殖业危机

经历禽流感的养殖产业走向引人深思。本报记者韩萌摄
12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维护市场流通秩序促进家禽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称,在严防疫区和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禽类产品流入市场的同时,不得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禁止持有来自非疫区和检疫合格证明的产品进入市场,确保合格的禽类产品正常流通。而此前在经历了数月的禽流感袭击后,我国养殖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靡状态,禽类养殖与上游饲料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为此专家也提出应尽快改变我国养殖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多养一只鸡就多亏几块钱
“今年的禽流感对养殖业影响太大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宫桂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如此感慨。她介绍,与9月份相比,禽类价格普遍下降了1/3- 2/3,以前1元/只的鸡苗下跌到了0.2-0.3元/只。
北京市丰台京华养鸡场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已按照政府的要求消过毒,但是在禽流感的阴影下,仍然没有人来买鸡雏。他告诉记者:“一是怕鸡雏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鸡的销量太差,价格太低,多养一只就多亏几块钱。”
宫桂芬告诉记者,一些之前跟种鸡场订购鸡雏的大公司也都毁约不要了,更让人心痛的是由于孵化出的鸡雏没有销路,只好把刚孵出的鸡雏闷死。
根据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疫区杀鸡能够获得补偿,而在非疫区的养殖户却经受着没补偿,鸡卖不出去却还要付出运营成本的痛苦。据了解,在疫区,每扑杀一只鸡,国家补偿10元,这比非疫区鸡的售价还高,非疫区的养殖户对没有售出的鸡还得继续供养,打疫苗免疫,成本比正常情况下也提高了很多。目前,已经有不少小型养殖户破产。
而让人更担心的是,这样发展下去整个产业链有断裂的危险。宫桂芬表示,从孕育种鸡到下蛋大概需要200天的时间,现在大家都不敢养鸡,鸡雏被闷死,再过3个月后只有很少的鸡下蛋。
上游饲料行业受波及
除了与疫情正面遭遇的家禽养殖加工业外,生产禽类饲料的上游公司也同样受到禽流感的波及。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张小姐介绍,禽类养殖特别是蛋鸡和肉鸡养殖的集约化程度在养殖业中是最高的,我国年饲料产量9800万吨,其中50%左右是禽类饲料,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禽流感,饲料需求将大幅度减少。
受禽流感影响,广东顺德广顺饲料厂里饲料的销量已经减少了一半,并且仍以每月20%的速度递减,产量也从高峰期的5万吨下跌到了4万吨左右。为了增加销售量,上月底广顺饲料厂把饲料的价格调低了10%,平均每吨饲料价格下跌了50元,这已经是上月第二次降价了,但是产品的销量仍然不理想。
北京正大饲料厂工作人员称,作为国内饲料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家禽饲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难免受禽流感疫情波及。另一饲料巨头新希望近期禽类饲料的销量状况也受疫情影响,公司日前决定拿出1亿元来应对禽流感。
作为我国养殖蛋禽最多的辽宁省在出现禽流感疫情后饲料生产和销售都出现严重的下滑。据辽宁省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疫情出现后,沈阳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把蛋禽饲料每吨下调了30至100元,销售状况仍然不佳,鸡饲料销量已降低了40%左右。当地一些饲料厂的鸡饲料销量甚至下滑了80%之多。
加速养殖业集约化进程
自11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和鼓励禽流感时期脆弱的养殖业,对家禽免疫和疫区家禽扑杀给予财政补贴、免征所得税,适当减免部分地方税、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
北京市丰台京华养鸡场负责人表示,国务院的扶持措施对受损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仅“对出口的禽类产品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一项就会给企业减轻不少负担,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还应出台一些更加细化的政策措施。
而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宫桂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借这次禽流感疫情,加速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进程,改变以前禽类产品市场流通以活禽为主的模式,将活禽只作为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其终端是加工厂,而非市民的菜篮子。新的流通方式将是禽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养殖户,而加工企业再与超市对接。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也曾表示,禽流感的蔓延,暴露了我国以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养禽业的弱点和弊端。他认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过程中,采用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是预防疫情的关键。
但宫桂芬认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都把家禽养殖或其他畜牧业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或者补充,因此,实现这个转变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要加速推进家禽养殖的现代化转型,国家和地方要予以实质性的政策扶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