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中国应生产自主艾滋病疫苗

发布时间:2005-11-18

 

哈佛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吕亦晨称,目前还无法确定同样疫苗对不同地区感染者有效

  昨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先生在“北京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上演讲。于11月16日开幕的北京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将于今天结束。本报记者浦峰摄

  本报讯  中国应该确定自己的艾滋病疫苗研制时间表,昨日,美国哈佛大学华裔科学家吕亦晨教授在北京论坛上发言时表示。他认为,开发艾滋病疫苗是目前惟一长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式,中国应该建立一支科研力量,加大财政投入开发艾滋病疫苗。

  疫苗研制至少5至10年

  吕亦晨是哈佛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他表示,虽然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决定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这并不能够彻底地治愈艾滋病。尽管目前政府还可以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相应治疗,但这个疾病在不久的将来还将继续扩大,政府为此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很多年之后,这将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

  吕亦晨说,实现艾滋病疫苗的开发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必须得去做,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一个乐观的估计是,如果一切都顺利,研发出艾滋疫苗至少要5-10年。”

  中国研制疫苗有优势

  吕亦晨认为,研发艾滋疫苗的困难并非想象中那么大。他说,中国曾研制出自己的乙脑疫苗和天花疫苗,这在发展中国家中非常少见,研发这些疫苗的经验完全可以在艾滋病疫苗研制过程中借鉴。

  中国许多研究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可投入艾滋疫苗研究。同时,政府能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这是中国最大的一项优势,也是研制疫苗目前最需要的支持。

  吕亦晨同时指出,从目前来看,如果中国艾滋病疫苗研发顺利,也落后世界水平3-5年。他说,现在艾滋病疫苗研发能力最强的在美国和欧洲,但未来需要最多的却是非洲和亚洲。因为现在还不能假设同样的疫苗对于不同地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有效。

  “中国应该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有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因为这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惟一长期解决办法”,吕亦晨说。

,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