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医疗器械降价山雨欲来?

发布时间:2005-11-10

    医博会摩肩接踵的人流透出了医疗器械行业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目前在医药行业流行的一个说法:药越来越难做了,转行做医疗器械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相对于国家越来越严格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对药品流通环节造成的利润压力,医疗器械这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仍有相对丰厚的利润回报。卖一台大型进口医疗设备赚上百万绝对不是这个行业的新鲜事,据说在目前“至少都能达到60%的毛利”的刺激下,医疗器械经营商在各地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某省会城市在2005年上半年就下发了360张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日均两张!

    当然,在这较高的利润率后面,与医疗器械购销招标采购制度并行的是行业内人士熟知的“游戏规则”:通常每单医疗设备达到最终卖方价格时都含有非常高的公关费用来疏通各个环节,一般要占到医疗器械价格的25%左右,经销商在和厂家签订合作协议时也会定下60%~80%的毛利,而进口设备价格更会成倍地增长。

    不过,这些高额利润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政府对医疗投入有限和医院自身经营维持的双重压力下,也只能由广大的病患担当最后的付帐者。在医疗卫生消费中,居高不下的医疗检查费用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且,国家发改委价格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要降低虚高的药价部分,还要从相关的其他不合理的医疗收费项目着手。看来,围绕医疗器械价格中虚高部分的调整已经越来越近了。

    假如对医疗器械的相关价格加强限制,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医疗器械涉及学科多、生产技术要求高,目前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供应商仍然以国际巨头为主。尽管国内企业也开始出现了多家发展不错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在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仍存在差距,这也就需要国家在医疗器械价格上一方面要扶持国内企业不断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未来以我国13亿人口为基数的巨大医疗需求。

    而且,与丰厚利润相对应的资本流入在医疗器械产业已经非常明显。200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达到500亿元。行业人士预计,今后至少5年,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增长仍可能高达14%~20%,这或许可以成为政府切实降低医疗器械价格、规范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

    有关医疗器械的价格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了。

,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