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劣质品抢占市场致七成企业亏损,40多家生产商签订自救书
医院进价普遍远高于出厂价,市民看病费用不会涨
整个行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由于不堪忍受行业大面积亏损以及低水平的价格战,国内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发出行业自救宣言。
昨天,记者从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分会获悉,国内八大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老总日前聚首浙江,呼吁各生产商将用量最大的5毫升注射器的出厂价格提高到0.25元一支,普通输液器出厂价提到0.49元一支。据透露,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加入此次联手提价行列。
尽管企业酝酿涨价,但由于目前医院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普遍进货价远高于出厂价,而且医院给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价格是国家物价局统一规定的,市民看病的费用不会因此上涨。
已有20多家企业停产
实质上,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集体自救行动。因为许多企业已经在降价风暴中被市场抛弃。据了解,在一些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企业中,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停产关门。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黄爱贞介绍,从去年开始就有全国各地的会员企业向协会诉苦,在下游原材料价格猛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今年上半年都面临亏损的困境。
目前市场容量仅30多亿元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却容纳了300多家企业,且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市场高密度集中,“整个行业的产能处于过剩局面,导致各厂家间的无序竞争”。而这成了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
原先,一支5毫升的普通注射器的出厂价格大约为0.3元,而近两年,这个价格甚至降到0.2元以下。
低价劣质品占了市场两成
浙江京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祥林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激动,他抱怨,按正常情况,5毫升注射器至少要卖每支0.25元才能保本,但是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的5毫升注射器出厂价仅0.15元/支,甚至还有的低到0.13元/支;另外,成本不应该低于0.40元-0.42元/支的普通输液器在市场上出现了0.36元的产品。
黄祥林质疑,这种价格严重偏离了同类产品正常生产成本,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做文章,存在降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条件,使用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的违规嫌疑。
据估计,国内这些一次性的普通输液器、注射器的需求大约在40亿-50亿支,而这些低价位的劣质产品每年就有十多亿支,占到20%以上的市场,严重冲击正规厂家。更可怕的是这些劣质产品大多流入农村或是城市的中小医院,使病人的健康受到潜在危害。
由于不能保本,许多正规厂家已不再生产普通输液器,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黄祥林说,他所在公司目前就只生产高档的输液器,面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医院,而放弃普通输液器市场。
消费者不会受影响
此次酝酿的联手提价会否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消费者?黄祥林表示肯定不会。
黄祥林说,医院给消费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的价格是国家物价局统一定价的,不可以随便涨价。
而目前医院的5毫升注射器进货价大约在0.4-0.5元/支,而卖给消费者大约在0.7-0.8元/支,即使出厂价上涨医院也不会有很大负担。
至于医院的进货价为何远高于出厂价,黄祥林并未作出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