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工作压力,让都市里生活的人们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忙碌而不规则的工作和生活让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对物质生活方面提出更高需求的同时,人们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也表现出担忧和重视,保健品也因此逐渐打开了它的消费市场。
人们对保健品的购买持有怎样的消费态度?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保健品的产品信息?针对种种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近日对保健品市场刚刚做过调查的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公司副总经理吴斌。
“在受访者每月平均购买保健品的花费上,150元以下的保健品花费成为市场销售的主力军。其中,50-100元的提及率最高,为29.3%,50元以下的提及率为28.6%,101-150元的提及率也较高,有20.1%。”吴斌说,“市场上,同一种保健品常有礼品装、普通装、简易装等不同规格和包装的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对于自己服用的保健品,消费者一般会选择购买普通装或简易装的产品,这类包装的产品价格与礼品装相比较低。”
保健品市场的竞争也相对其他行业要激烈得多,往往一种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较好时,其他品牌的生产厂家便会竞相效仿,形成多种品牌共争有限的市场份额的局面,而价格战则成了品牌之间最常用的竞争方式。因此,保健品的平均价格与前几年相比已经降低许多。
虽然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保健品种类繁多,但由于产品广告的过分夸张,真正能博取消费者信赖的保健品却不是很多。因此,多数消费者不太愿意将较多的花费投入到效果未知的保健品上,而是投入较少的花费以维持日常所需。
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以一月左右购买一次为主,在所有受访者中,27.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一个半月购买一次保健品,26.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购买一次。合计在一个月左右购买一次保健品的提及率达53.5%。
吴斌介绍,保健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人们对于购买并服用保健品来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观念。由于保健品不同于药品,消费者服用保健品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保健品的购买频率也大多根据保健品的规格而定,一般消费者在保健品快要服用完的时候才会考虑再次购买保健品以继续服用。
目前市场上较多保健品单个包装的产品可供消费者服用一个月至两个月,其中又以一个月左右的量为主。因此,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在一个月左右购买一次保健品,而18.5%的受访者表示两个月购买一次。一部分较为昂贵的保健品则推出产品量较少的简易包装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单价,但也因此使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周期有所减短。
保健品市场在经过某些品牌的炒作之后,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礼品市场,将保健品作为送礼佳品以形成了一条潜规则,许多自身不太服用保健品的消费者在做客时,也会购买保健品来送人,因此也有近2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两个月以上购买一次保健品。
媒体广告、亲友介绍是消费者了解保健品的主要途径。吴斌说,了解保健品的品牌途径时发现,通过媒体广告了解保健品品牌的中选率达47.8%,居于首位;亲友介绍的中选率为40.3%,别人赠送的中选率位于第三,为30.5%。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保健品市场,消费者在品牌之间选择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而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了解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媒体广告是他们了解保健品品牌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亲友都是与消费者自身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群,他们了解到某个保健品有效后会向消费者介绍,消费者也较容易接受和信任亲友提供的产品信息。
市场上的保健品种类繁多,但归结起来还是以补充营养、抗疲劳、调理肠胃、美容养颜等几大方面为主。记者在家乐府超市保健品区域看到,一中年妇女手中拿有两个品牌的保健品,正在拿它们的说明书来对比选择。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许多品牌都在开展价格战,希望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如果保健品品牌能够摒弃一味降价的营销方式,在营销手段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才可能培育起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